隨著家庭整體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,
出國留學的人數也逐年遞增,
尋找留學機構 ➙ 選擇心儀學校 ➙ 準備出國語言/學術考試 ➙ 投遞申請
等一系列出國留學的流程,
想必留學黨們已經爛熟於心,
但大家的眼光往往都聚焦在「準備」這一環節,
而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:隻身到國外後,你可以嗎?
准留學生們,你們準備好迎接國外的學習和生活了嗎?
在出國前是不是該在心理方面做個衡量,
看看自己是否適合在國外獨立生活。
面對國外壓力山大的學業,和孤獨的留學生活,
留學黨們又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呢?
下面是霏霏老師給大家的一些建議:
➀ 不要太過於追求完美
中國學生都有名校情結,總覺得上了名校才有未來,
而美國學生往往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。
相對於學校排名,他們往往更關注專業排名,
不會一味追求名校。
事實上,就算成功拿到名校offer,
之後的學習也是非常辛苦的,
如果自身學習能力不強,心理素質不夠好,
還不如選擇一所專業、環境等各方面更適合自己的學校來的好。
➁ 學會溝通,善於表達不滿和不快
中國學生,尤其是成績稍好的學生,很多都比較要強。
不服輸的性格雖然更容易達成目標,
但也決定了他們碰到困難,或者有壓力時,往往不會尋求幫助,
不跟朋友溝通,且不善於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,
而是將所有一切埋於心底,大大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。
➂ 正確認識心理問題
中國目前的心理干預建設還處於早期,
大家都不清楚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的差別,
將兩者等同看待,
認為有心理問題的就是有精神問題,會被人看不起。
儘管目前中國大學很多都設有心理輔導中心,
但很少有學生會去尋求幫助。
在國外,尤其是名校,學生不僅要承受繁重的學業壓力,
國內親人的厚望,還要獨自一人承受離鄉的孤單和寂寞,
如果沒有很好的心理疏通,
很容易積累心理問題,導致抑鬱。
其實出現心理問題是很正常的現象,
及時的疏導和治療,才能避免悲劇的後果。
建議各位留學生們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,
多出去走走,聚會、旅行、交朋友,和不同的人多溝通交流。